时间: 2025-05-17 21:5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21:52:16
内奸的字面意思是指隐藏在内部进行破坏或泄露机密的人,通常指的是背叛自己所属团体或组织的人。基本含义是指那些表面上忠诚,实际上却在暗中为敌方或对立势力工作的人。
同义词中,“叛徒”强调的是背叛行为,“**”和“奸细”则更侧重于秘密活动,而“内鬼”与“内奸”含义相近,但“内鬼”更口语化。
“内奸”一词源于汉语,由“内”和“奸”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奸”字多指邪恶、不正直的行为,而“内”则指内部。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奸”逐渐被用来特指那些在内部进行破坏的人。
在**文化中,忠诚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内奸”这一概念在社会中往往带有强烈的负面色彩。在历史上,内奸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背叛国家或民族的人,如汉奸、卖国贼等。
提到“内奸”,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背叛、欺骗和危险。这种词汇往往引发负面情感,如愤怒、失望和恐惧。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发现身边有人是内奸,可能会对人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导致信任危机。
在诗歌中,可以将“内奸”比喻为隐藏在花朵中的害虫,悄悄破坏着美丽的花园:
在花丛深处, 一只内奸悄然潜伏, 它的毒牙, 无声地侵蚀着芬芳。
视觉上,“内奸”可能让人联想到阴影中的人影,或是隐藏在光明背后的黑暗。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低沉的警报声或是背叛的耳语。
在英语中,“内奸”可以对应为“traitor within”或“insider spy”。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内奸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认为这是一种严重的背叛行为。
通过对“内奸”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认识到它在语言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不同语境下的多样性。了解这一词汇不仅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表达,也让我对忠诚与背叛有了更深的思考。
1.
【内】
里面。与“外”相对。
【引证】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一室之内。 、 《世说新语·雅量》-郗犹在帐内。 、 《世说新语·贤媛》-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亲陵家内范钟夫人之礼。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一板内有重复。 、 清·姚鼐《登泰山记》-数里内无树。
【组词】
海内;关内;内牵
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引证】
《论语·季氏》-动干戈于邦内。 、 汉·贾谊《过秦论》-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内,名词作状语,译时加介词“对”,为“对内”。) 、 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组词】
内叛、 内患、 内事、 内睦、 内噬、 内寇
2.
【奸】
(会意。从三女。本义:奸邪,虚伪狡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姦,私也。 、 《广雅》-姦,盗也。 、 《三苍》-在内曰姦,在外曰宄。 、 《国语·鲁语》-用轨之财者为姦。 、 《书·舜典》-寇贼姦宄。 、 《墨子·辞过》-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衺(xié同邪)。 、 《商君书·开塞》-故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姦,无姦则民安其所乐。 、 《梦辞·惜贤》。注:“乱在内曰姦。”-荡渨湋之姦咎兮。 、 《左传·文公十八年》-盗器为姦。 、 《楚辞·招魂》。注:“恶也。”-多贼姦些。 、 张衡《西京赋》。注:“邪也。”-姦宄是防。 、 诸葛亮《出师表》-作奸犯科。 、 、 明·刘基《卖柑者言》-吏奸而不知禁。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奸人构陷。
【组词】
奸慝、 奸顽、 奸回、 奸智、 奸侠、 奸非、 奸利、 奸证、 奸钱、 奸事、 奸市、 奸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