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3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33:55
内大臣:在古代,内大臣是指在皇宫内担任重要职务的官员,通常负责宫廷内部的管理和的日常事务。他们是**的亲信,权力较大,直接参与国家政务的决策。
“内大臣”一词源于**古代的宫廷制度,随着朝代的更迭,其职能和地位有所变化。在明清两代,内大臣的权力和影响力达到顶峰。
在**古代,内大臣是皇权的延伸,他们的行为和决策直接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在文化上,内大臣常被视为智慧和权谋的象征。
提到“内大臣”,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宫廷的复杂政治、权力的斗争和智慧的较量。这个词带有一定的神秘感和历史厚重感。
在讨论历史剧或阅读历史书籍时,我经常遇到“内大臣”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宫廷的政治生态。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内大臣谋略深,宫廷风云变幻中。”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内大臣在宫廷中行走,周围是华丽的宫殿和忙碌的侍从,背景音乐是古筝的悠扬旋律。
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的“关白”或欧洲的“宫廷大臣”,也有类似的角色,但具体的职能和地位有所不同。
“内大臣”这个词汇不仅让我了解了古代*的宫廷制度,也启发我对权力和智慧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
1.
【内】
里面。与“外”相对。
【引证】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一室之内。 、 《世说新语·雅量》-郗犹在帐内。 、 《世说新语·贤媛》-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亲陵家内范钟夫人之礼。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一板内有重复。 、 清·姚鼐《登泰山记》-数里内无树。
【组词】
海内;关内;内牵
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引证】
《论语·季氏》-动干戈于邦内。 、 汉·贾谊《过秦论》-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内,名词作状语,译时加介词“对”,为“对内”。) 、 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组词】
内叛、 内患、 内事、 内睦、 内噬、 内寇
2.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3.
【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本义:男性奴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臣,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 、 《礼记·礼运》-仕于公曰臣。 、 《国语·晋语》-事君不贰是谓臣。 、 《左传·成公二年》-臣治烦去惑者也。 、 《书·费誓》。郑注:“臣妾,厮役之属也。”-臣妾逋逃。 、 《礼记·少仪》。注:“谓囚俘。”-臣则左之。 、 《韩非子·五蠹》-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组词】
臣妾、 臣役、 臣御、 臣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