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4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42:55
词汇“在庠”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文言文或现代某些特定语境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在庠”进行深入分析:
“在庠”字面意思是指在古代的学校或学堂中学。庠,古代指学校,特别是指古代的乡学或国学。因此,“在庠”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正在接受教育或学的状态。
“庠”字最早见于《周礼》,原指古代的学校。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庠”逐渐成为一个固定搭配,用以描述学*的状态。在现代汉语中,由于文言文的减少,“在庠”的使用频率也大大降低。
在古代*,教育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事项,庠序(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因此,“在庠”不仅是一个学的状态,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教育的重视。
“在庠”一词给人以古朴、庄重的感觉,联想到古代学子勤奋学*、追求知识的形象。它唤起对古代教育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尊重和怀念。
在现代生活中,“在庠”一词较少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古代教育或文化时,可能会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或历史参照。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小说时,可以使用“在庠”来营造古代学府的氛围,如:“月下独吟,忆昔在庠,书声琅琅,梦回长安。”
1.
【在】
(形声。小篆字形。从土,才声。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本义:存活着,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从土,与坐同意。-在,存也。 、 《易·乾》-见龙在田。 、 《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 、 《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 、 、 《淮南子·原道》-则无所不在。 、 《大戴礼·曾子立事》-在往者,在来者。
【组词】
在生日、 祖父已经不在了;在日、 在堂、 父母健在
2.
【庠】
(形声。从广(yǎn),羊声。“广”与房屋有关。本义:古代地方学校)。
殷、周时的学校。
【引证】
《说文》-痒,礼官养老,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 《孟子·滕文公上》-殷曰序,周曰庠。 、 《尔雅·释官》-庠序,官也。 、 《礼记》。郑玄注:“上庠,右学,大学也,在西郊。下庠,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