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7:5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7:52:15
“头晕眼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头部感到晕眩,眼睛看东西模糊不清。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因为某种原因(如疾病、疲劳、情绪波动等)而感到身体不适,尤其是头部和视觉上的不适。
在文学作品中,“头晕眼昏”常用来描绘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身体反应,如紧张、恐惧或疾病发作。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或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到的不适。在医学领域,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描述某些症状,如高血压、贫血或内耳问题。
同义词:
反义词:
“头晕眼昏”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头晕”和“眼昏”两个词组合而成,描述的是一种身体状态。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也常见,如《红楼梦》中就有“头晕眼花”的描述。
在**文化中,身体健康一直被高度重视,因此“头晕眼昏”这样的词汇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用以描述和关注人们的健康状况。
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适和痛苦。它也可能引发对健康问题的担忧和对休息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多次使用“头晕眼昏”来形容自己在长时间工作或学*后的身体反应,提醒自己需要适当休息。
在诗歌中,可以将“头晕眼昏”融入描述夜晚的疲惫:
夜深人静,星光点点, 我独坐窗前,头晕眼昏。 思绪如潮,涌动不息, 疲惫的心灵,渴望安宁。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人摇摇欲坠的样子,或者模糊的视线。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沉重的呼吸声或微弱的呻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izzy and blurry-eyed”,用来描述类似的身体不适感。
“头晕眼昏”这个词汇在描述身体不适时非常形象和实用。它不仅在日常交流中常用,也在文学和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都有重要意义。
丁推官身虽卧病,心中却记挂着公务,巴不得起来监督河工,怎奈~,那里爬得起?
1.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2. 【晕】 (形声。从日,军声。本义:日月周围形成光圈)。 同本义。
3.
【眼】
(形声。从目,艮(gèn)声。本义:眼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眼,目也。 、 《释名》-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 、 《易·说卦》-巽为多白眼。 、 《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
4.
【昏】
(会意。从日,从氐(dǐ)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昏,日冥也。 、 《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 、 《诗·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 、 《楚辞·思美人》-与曛黄以为期。 、 吴均《与朱元思书》-在昼犹昏。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昏晨之往来。 、 清·袁枚《祭妹文》-风雨晨昏。
【组词】
昏旦、 昏晚、 昏黄
引申为昏暗;无光。
【引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向昏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过午已昏。
【组词】
昏邓、 昏邓邓、 昏曚、 昏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