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9:53
“头昏眼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头部感到昏沉,眼睛看东西模糊不清。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因为某种原因(如疾病、疲劳、情绪波动等)而感到身体不适,特别是头部和眼睛的不适感。
在文学作品中,“头昏眼暗”常被用来描绘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身体反应,如在紧张、恐惧或极度疲劳时的状态。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组来形容自己或他人在某种压力或不适下的感觉。在医学领域,这个词组可能被用来描述某些疾病的症状。
同义词:头晕目眩、头重脚轻、眼花缭乱 反义词:头脑清醒、目光炯炯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描述的具体感觉和情境的不同,而反义词则完全表达了相反的状态。
“头昏眼暗”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头昏”和“眼暗”两个词组合而成,描述的是头部和眼睛的感觉。在汉语中,类似的成语和词组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反映了人们对身体感觉的细致观察和表达。
在**文化中,身体健康一直被高度重视,因此描述身体不适的词汇在日常交流和文学创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头昏眼暗”这样的词汇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状态的关注和表达。
这个词组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绪,让人联想到不适、疲惫或疾病。它可能会引起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担忧,或者对经历类似感觉的人的同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多次使用“头昏眼暗”来形容自己在长时间工作或学后的感觉。例如,在一次通宵复后,我感到头昏眼暗,需要休息来恢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书页翻飞,
头昏眼暗,思绪飘渺。
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
我在其中,寻找光明。
视觉上,“头昏眼暗”可能让人联想到模糊的画面或昏暗的光线。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到沉闷的耳鸣声或模糊不清的对话。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izzy and dim-sighted”,虽然不如“头昏眼暗”那样简洁和形象,但也传达了相似的意思。
“头昏眼暗”是一个描述身体不适的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多重含义和用法,这将有助于我在未来的语言学和交流中更加灵活和准确地使用它。
玉姐正哭得头昏眼暗,全不觉得。
张国乾正跌得~,扒不起来。伍连走上去,当心口一脚,踹得口中鲜血直喷,死于地下。
1.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2.
【昏】
(会意。从日,从氐(dǐ)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昏,日冥也。 、 《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 、 《诗·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 、 《楚辞·思美人》-与曛黄以为期。 、 吴均《与朱元思书》-在昼犹昏。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昏晨之往来。 、 清·袁枚《祭妹文》-风雨晨昏。
【组词】
昏旦、 昏晚、 昏黄
引申为昏暗;无光。
【引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向昏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过午已昏。
【组词】
昏邓、 昏邓邓、 昏曚、 昏昏
3.
【眼】
(形声。从目,艮(gèn)声。本义:眼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眼,目也。 、 《释名》-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 、 《易·说卦》-巽为多白眼。 、 《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
4.
【暗】
(形声。从日,音声。本义:昏暗)。
同本义。与“明”相对。
【引证】
《说文》-暗,日无光也。 、 《论衡·说日》-日中光明,故其出入时光暗,故大。 、 蔡元培《图画》-体之感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昏暗、 暗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