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08: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08:19
“卖私”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私下出售或交易物品,通常指的是在非正规市场或未经官方许可的情况下进行的交易活动。这种行为往往涉及非法或灰色地带的交易,可能包括走私、贩卖违禁品、逃税等。
在文学作品中,“卖私”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角色的不法行为,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冲突。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的不诚实或不合法的商业行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经济学,这个词可能特指那些违反市场规则和法律规定的交易行为。
同义词:走私、贩私、**交易 反义词:合法交易、正规买卖
“卖私”这个词源于汉语,由“卖”和“私”两个字组成。在古代,这个词可能并不带有强烈的非法色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完善,它逐渐被用来指代那些不合法的交易行为。
在**,由于历史上的封闭政策和对外贸易的限制,卖私行为在某些时期尤为突出。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卖私行为的打击也日益加强,这个词在社会中的负面意义更加明显。
提到“卖私”,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不法、危险和道德败坏。这个词往往带有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想到那些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遇到卖私的情况,但通过新闻报道、影视作品等渠道,我们可以了解到这种行为的危害和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在创作中,可以将“卖私”作为一个故事情节的转折点,比如一个原本正直的商人因为某种原因开始卖私,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冲突和反思。
在视觉上,卖私可能让人联想到昏暗的街角、神秘的包裹和警惕的目光。在听觉上,可能会有警笛声、秘密交易的低语声等。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非法交易行为都有相应的词汇,如英语中的“smuggling”或“black market”,这些词汇在各自的文化中也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用法。
“卖私”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明确的非法和负面含义,它不仅反映了社会对非法交易的态度,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法律,远离不法行为。在学*语言的过程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文化背景。
1.
【卖】
(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出物货曰‘卖’,购取曰‘买’,祗一声之轻重。与物美曰‘好’,好之曰‘好’,物丑曰‘恶’,恶之曰‘恶’同例。窃谓‘买、卖’本是一字,后以其声异,故从‘出’以别之。”-卖,出物货也。 、 贾谊《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 明·刘基《卖柑者言》-有卖果者。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 、 晁错《论贵粟疏》-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组词】
卖炭得钱;出卖、 卖动、 卖缺、 卖冰、 卖婆、 卖婚、 卖爵、 卖货、 卖春、 卖契、 卖妻鬻子、 卖文
2.
【私】
(形声。从禾,厶(sī)声。本义:禾;庄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盖禾有名私者也。”-私,禾也。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