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3:1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3:18:58
书案 的字面意思是指用于读书写字的桌子,通常指一种较为简单、实用的桌子,有时也特指古代文人用来放置书籍和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桌子。
在文学作品中,“书案”常被用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如古代文人墨客的书房场景。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学*环境或个人工作空间时可能会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家具设计或古董收藏,书案可能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对象。
“书案”一词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基本含义保持相对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书案是文人书房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学问和文化的追求。它不仅是实用工具,也是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书案常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学*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的学术追求。它可能唤起人们对知识、文化和传统的尊重和向往。
(这部分需要个人经历,以下为假设性内容) 在我的学生时代,我常常在书案前度过无数个夜晚,它见证了我从学生到专业人士的成长。
(以下为创作示例) 在诗歌中:
书案前,笔墨飞舞,
字字珠玑,句句深情。
岁月静好,文化传承,
书案见证,智慧的泉源。
书案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色古香的木质家具,以及翻书时的沙沙声,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古典而宁静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家具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设计风格,但都承载着相似的功能和象征意义,即学*和工作的空间。
书案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具体的家具,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文化意识。
1.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
2.
【案】
(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同本义。
【引证】
《史记·田叔列传》-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 、 《后汉书·梁鸿传》-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组词】
捧案;案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