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3:45
“亲不隔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亲近的人不会因为距离远而变得疏远。这个成语强调了亲情或友情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即使物理距离遥远,心灵上的联系依然紧密。
在文学作品中,“亲不隔疏”常用来描述深厚的亲情或友情,即使在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下,这种情感依然不变。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安慰那些因为距离而感到孤独或担忧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人际关系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亲不隔疏”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人对亲情和友情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但其核心意义始终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家庭和亲情被视为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因此,“亲不隔疏”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它强调了即使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依然重视和维护与亲人的关系。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温暖和安慰。它让我联想到即使在困难和分离的时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依然强大。这种联想影响了我对人际关系的看法,让我更加珍惜与亲人和朋友的联系。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因为工作原因搬到一个新的城市,与家人和朋友相隔甚远。然而,通过电话、视频和偶尔的相聚,我们的关系并没有因为距离而疏远,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亲不隔疏”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虽隔千山万水,
亲情不减分毫。
亲不隔疏,心相连,
岁月悠悠,情更浓。
想象一幅画面:两个人分别站在两个山头,虽然中间隔着深谷,但他们通过电话线相连,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这种视觉联想强化了“亲不隔疏”的情感深度。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istance makes the heart grow fonder”,意思是距离使心灵更加亲近。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相似的情感和意义。
“亲不隔疏”这个成语在我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和表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提醒我即使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和加强与亲人和朋友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珍惜与他人的情感纽带,并在我的语言表达中更加注重情感的深度和持久性。
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隔疏,后不谮先’也不知道?
1. 【亲】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隔】
(形声。从阜,鬲(gé)声。从“阜”,表示与地势高低上下有关。本义:阻隔、遮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隔,障也。 、 《文选·张衡·西京赋》-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组词】
把一间房隔成两间;隔越、 隔碍
4.
【疏】
(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疋者,破包足动也。孕则塞,生则通。因转注为开通分远之谊,俗字作疎,故汉疏广之后,隐其半为束氏。-疏,通也。 、 《国语·周语》。注:“通也。”-疏为川谷,以导其气。 、 《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 、 《柳宗元《天说》-疏为川渎、沟洫、陂池。 、 《史记·河渠书赞》-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沟洫,随山浚川。
【组词】
疏决、 疏漏、 疏源、 疏瀹、 疏辟、 疏涤、 疏治、 疏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