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00:2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0:24:58
词汇“厌饫”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文学作品中,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厌饫”进行深入分析:
“厌饫”的字面意思是饱足到厌倦的程度,形容对某事物过度满足而感到厌烦。其中,“厌”表示厌烦,“饫”表示饱足。
“厌饫”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饫”字古已有之,意为饱食。随着时间的推移,“厌饫”逐渐被用来形容对事物的过度满足而产生的厌倦感。
在**传统文化中,适度是一种美德,过度的享受往往被视为不节制。因此,“厌饫”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过度消费和享乐的反思。
“厌饫”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它让人联想到过度和厌倦,可能引发对生活质量的深层次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需要使用“厌饫”这个词的场合,但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这个词常常出现,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厌饫”:
春花烂漫时,我已厌饫,
寻觅秋叶的静美,
在岁月的长河里,
找寻那一抹不腻的清新。
“厌饫”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坐在满桌佳肴前,却无动于衷,眼神中透露出厌倦和疲惫。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沉闷的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厌倦的情绪。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jaded”或“fed up”,它们也表达了类似的厌倦感,但在语境和用法上有所不同。
“厌饫”是一个富有文学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情感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过度享受的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厌】
(形声。从厂(hǎn),猒(yàn)声。厂,象山崖石穴形。《说文》:“厌,笮也。”意思是“压”。由“犬、肉、甘”三部分合起来,会意,表示“吃饱”、“满足”。本义:吃饱)。
饱,满足 同: 餍
【引证】
《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厌。 、 宋·苏洵《六国论》-秦之欲无厌。 、 宋·苏轼《教战守》-求之者无厌。
【组词】
厌极、 厌饫、 厌塞、 厌伪、 厌恋、 厌副、 厌足
2.
【饫】
吃饱。
【引证】
《玉篇》-饫,食过多。 、 《广雅》-饫,饱也,厌也。 、 杜甫《丽人行》-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 明·刘基《卖柑者言》-饫肥之肠。
又。
【引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