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2:4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2:45:52
词汇“厌魅”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拆解,“厌”通常表示厌恶、不喜欢,而“魅”则指魅惑、吸引人的东西。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可以理解为对某种魅惑或吸引力的厌恶或反感。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以下分析将基于这种字面组合的假设进行。
“厌魅”可以理解为对某种魅惑或吸引力的厌恶或反感。它可能指的是对那些表面上吸引人但实际上有害或不健康的事物或现象的排斥。
由于“厌魅”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对某种诱惑的深刻认识和拒绝。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讨论或辩论中。
由于“厌魅”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现代汉语中的“厌”和“魅”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真实性和内在价值,对那些表面光鲜但内在空虚的事物感到厌魅。这种态度反映了人们对真实性和深度的追求。
“厌魅”可能让人联想到对虚伪和表面的批判,以及对真实和内在价值的追求。它可能激发人们对简单、真实生活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表面上吸引人但实际有害的事物,如某些社交媒体上的虚假信息或过度消费的诱惑。对这些事物的厌魅感可以帮助我们保持清醒和独立思考。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厌魅”来表达对虚伪世界的拒绝和对真实自我的追求:
厌魅虚华,独爱真实,
心之所向,无惧无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身影站在繁华的都市中,背景是闪烁的霓虹灯,但人物的表情却是冷漠和厌倦,这可以形象地表达“厌魅”的情感。
由于“厌魅”不是一个常见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较为有限。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如对表面诱惑的厌恶。
“厌魅”作为一个组合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人们对真实性和内在价值的追求。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社会现象和个人的情感态度。
1.
【厌】
(形声。从厂(hǎn),猒(yàn)声。厂,象山崖石穴形。《说文》:“厌,笮也。”意思是“压”。由“犬、肉、甘”三部分合起来,会意,表示“吃饱”、“满足”。本义:吃饱)。
饱,满足 同: 餍
【引证】
《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厌。 、 宋·苏洵《六国论》-秦之欲无厌。 、 宋·苏轼《教战守》-求之者无厌。
【组词】
厌极、 厌饫、 厌塞、 厌伪、 厌恋、 厌副、 厌足
2.
【魅】
(形声。从鬼,未声。本义:迷信传说中的精怪) 同本义。
【引证】
鲍照《芜城赋》-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
【组词】
魑魅、 鬼魅、 魅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