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1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10:23
死货 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带有贬义,字面意思指的是无用、无效或无法流通的货物。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可以用来形容任何无价值、无效果或无生命力的事物。
“死货”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死”和“货”两个字组成,反映了其直接的字面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商品,也可以用来形容抽象的概念或想法。
在**文化中,“死货”这个词汇反映了人们对效率和实用性的重视。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任何不能适应新环境或新需求的事物都可能被视为“死货”。
使用“死货”这个词汇时,往往会带有一种失望或不满的情绪。它让人联想到废弃、无用和过时的事物,可能会引起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死货”来形容那些买了之后发现完全不实用或质量极差的商品,提醒自己在购物时要更加谨慎。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这座城市的角落,堆满了时间的死货,无人问津,静静地等待着最后的消亡。”
想象一个废弃的仓库,里面堆满了破旧的家具和损坏的电器,这些画面和声音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死货”这个词汇。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ad stock”或“worthless good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
“死货”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能够准确地传达出无用、无效和过时的概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1.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
2.
【货】
(形声。从贝,化声。本义:财物)。
财物,金钱珠玉布帛的总称。
【引证】
《说文》-货,财也。 、 《书·洪范》。郑注:“掌金帛之官。”-二曰货。 、 《周礼·太宰》。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商贾阜通货贿。 、 《礼记·曲礼》-司货。 、 《仪礼·聘礼》。注:“货,天地所化生谓玉也。”-多货则伤于德。 、 《国语·晋语》-假货居贿。 、 、 《韩非子·五蠹》-而货财寡。 、 《史记·项羽本纪》-贪于财货。 、 《商君书·立本》-治行则货积。 、 《聊斋志异·促织》-居为奇货。
【组词】
货儿、 货易、 货财、 货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