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6:18
词汇“步雪履穿”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或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步雪”可能指的是在雪地上行走,“履穿”则可能指的是鞋子穿破了。结合起来,这个词汇可能形容的是在雪地上行走导致鞋子磨损的情况。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描述艰苦环境或旅途的文学作品中出现,用以形容主人公的艰辛和不易。
由于“步雪履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可能是由“步雪”和“履穿”两个词组合而成,用以形容在雪地行走的艰辛。
在描述艰苦环境或旅途的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强调主人公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寒冷、艰辛和坚持不懈的情感。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敬佩和共鸣。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较少。可能在描述个人经历或故事时,用以形容自己在恶劣环境中的坚持和努力。
步雪履穿夜未央,
寒风刺骨心不凉。
坚韧如斯终有报,
归来仍是少年郎。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不详。可能在一些描述恶劣环境的语言中有类似的表达。
“步雪履穿”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能够形象地描述在恶劣环境中的艰辛和坚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更好地传达情感和意境。
1.
【步】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步,行也。 、 《礼记·祭义》-跬步而不敢忘,孝也。 、 《书·召诰》-王朝步自周。 、 《礼记·曲礼》-步路马必中道。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见夫人之步马者。 、 《楚辞·屈原·涉江》-步余马兮山皋。 、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组词】
止步;信步、 步步虚心、 步阁、 步趋
2.
【雪】
(会意。从雨,从彗,彗(huì)省声。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春洩气为雨,雨凝为雪。 、 《左传·隐公九年》-平地尺为大雪。 、 《诗·曹风·蜉虫游》-麻衣如雪。 、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 杜甫《北征》诗-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组词】
雪案萤窗、 雪里鸿、 雪浪纸
3.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
4.
【穿】
(会意。从牙,从穴。牙在穴中,表示穿通的意思。本义:穿通,穿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穿,通也。 、 《诗·召南·行露》-何以穿我墉。 、 、 《三国志·诸葛亮传》-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 司马光《资治通鉴》-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组词】
穿墉、 穿着鼻、 穿穴、 穿空、 穿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