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3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36:05
步行:指用双脚行走,不借助任何机械或动物力量的移动方式。这是一种基本的交通方式,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活动。
步行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古代汉语中的“步”和“行”,两者结合表示行走的动作。在语言演变中,这个词保持了其基本含义,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在现代社会,步行不仅是一种交通方式,也被视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在一些城市,政府鼓励步行,通过建设步行街和步行道来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步行常常与放松、思考和探索联系在一起。它是一种慢节奏的活动,可以让人有时间思考和观察周围的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步行是我最喜欢的锻炼方式之一。它不仅帮助我保持健康,也让我有机会欣赏周围的风景。
在诗歌中,步行可以被描绘为一种心灵的旅程:
步行在晨曦的边缘, 每一步都是新的开始。 脚下的路,心中的梦, 一步一步,走向光明。
步行可以联想到悠闲的脚步声、鸟鸣和风吹过树叶的声音。视觉上,可以想象一条蜿蜒的小径,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
在不同文化中,步行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在日本的“散歩”文化中,步行是一种放松和享受自然的方式。
步行是一个简单但深刻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基本的移动方式,也承载了健康、放松和探索的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和体验生活中的各种场景。
1.
【步】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步,行也。 、 《礼记·祭义》-跬步而不敢忘,孝也。 、 《书·召诰》-王朝步自周。 、 《礼记·曲礼》-步路马必中道。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见夫人之步马者。 、 《楚辞·屈原·涉江》-步余马兮山皋。 、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组词】
止步;信步、 步步虚心、 步阁、 步趋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