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2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9:07
洗心革意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洗涤心灵,改变意志”。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彻底改变自己的思想和态度,摒弃旧有的错误观念,接受新的正确理念。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深刻的、根本性的转变。
在文学作品中,洗心革意 常用来描述主人公在经历重大*或深刻反思后,思想和行为的彻底转变。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鼓励他人改变不良惯或错误观念。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教育学,它可能用于描述个体在接受治疗或教育后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同义词:改过自新、悔过自新、脱胎换骨 反义词:执迷不悟、顽固不化、死不悔改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强调改变的彻底性和意愿上有所不同。例如,“改过自新”更侧重于改正错误并重新开始,而“洗心革意”则强调内心的深刻转变。
洗心革意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洗心”意味着净化心灵,“革意”意味着改变意志。这个成语在历史上的使用中,逐渐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即不仅仅是表面的改变,而是内心的彻底转变。
在传统文化中,洗心革意** 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修身”理念相联系,强调个人通过自我反省和道德修养来实现内心的净化和行为的改善。在社会背景下,这个成语也常用于鼓励人们面对错误和挑战时,勇于改变和进步。
洗心革意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它鼓励人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于自我反省和改变。它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在经历痛苦和挣扎后,最终实现自我超越和成长的过程。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朋友,他在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失败后,洗心革意,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职业规划,最终取得了成功。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洗心革意 的真正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洗心革意:
在黑暗的深渊中,我洗心革意,
抛弃旧日的阴影,迎接新的黎明。
每一滴汗水,都是心灵的净化,
每一次努力,都是意志的革新。
洗心革意 这个词汇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瀑布下,水流冲刷着他的身体,象征着心灵的净化和意志的更新。在音乐上,可以联想到一首旋律激昂的交响乐,象征着内心的转变和成长。
在英语中,洗心革意 可以对应到“repent and reform”或“turn over a new leaf”。这些表达虽然在字面上略有不同,但都传达了彻底改变和重新开始的含义。
洗心革意 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让我理解了改变的深刻性和必要性。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这个成语鼓励我勇于自我反省和改变,实现真正的成长和进步。
凡诸牧守令长,宜洗心革意,上承朝旨,下宣教化矣。
1.
【洗】
洗脚。
【引证】
《说文》-洗,洒足也。
姓。同“冼”。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革】
4.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