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2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20:54
洗手不干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清洗双手后不再从事某项工作或活动。基本含义是指彻底放弃某项职业、行为或活动,不再参与。
洗手不干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形象的表达方式(洗手)可能源自古代的仪式,如洗手表示清洁和净化,从而引申为彻底放弃某项活动。
在**文化中,洗手不干常与道德转变和自我救赎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描述犯罪分子或不良分子决定改过自新时。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一个人决心改变,追求更好的生活。它鼓励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勇于做出改变。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某人决定放弃不良*惯或职业,转向更健康或更有意义的生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他洗手不干,告别了黑暗的昨天, 迎着晨曦,踏上了新生的征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河边洗手,背景是清晨的阳光,象征着新的开始。音乐上,可以选择轻快的旋律,表达转变和希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wash one's hands of something",意思是指不再参与或负责某事,但不如“洗手不干”那样强调彻底放弃和改变。
洗手不干 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含深刻的道德和情感意义。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个人或他人的转变和决心。
小人从前原也作些小道儿上的买卖,后来洗手不干,就在河工上充了一个夫头。
自己只带得这个女儿秀姑,逃到北京来,~,专做好人。
1.
【洗】
洗脚。
【引证】
《说文》-洗,洒足也。
姓。同“冼”。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