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1:42
始末: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始”表示开始,“末”表示结束。字面意思是指事情的开始和结束,整个过程或全貌。基本含义是描述一个**或过程的完整性,包括其起始点和终结点。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始末”常用于描述故事的情节发展,强调故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用“始末”来询问或解释某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专业领域:在法律、历史等专业领域,“始末”用于详细记录**的整个过程,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同义词:全过程、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反义词:片段、局部
“始末”一词源自古代汉语,至今仍在使用,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更多地出现在正式或专业的语境中。
在文化中,“始末”强调的是对事物完整性的重视,这与人重视整体性和和谐性的文化特点相吻合。
“始末”这个词给人一种稳重和完整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详细和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建立对事物的深刻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使用“始末”来向朋友解释一个复杂的情况,帮助他们理解事情的全貌。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始末之间,见证了无数变迁。”
视觉上,“始末”可以联想到一条线,起点和终点清晰可见。听觉上,它可能让人想到一段叙述,从开头到结尾,流畅而完整。
在英语中,“始末”可以对应为“beginning and end”或“whole story”,但在英语中,这种表达可能不如在汉语中那样常用或正式。
“始末”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完整性,还体现了对细节和全面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运用“始末”有助于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
1.
【始】
(形声。从女,台声。本义:开头,开始)。
同本义。与“终”相对。
【引证】
《说文》。朱曰:“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始,女之初也。 、 《老子》。注:“始者,道本也。”-无名天地之始。 、 《易·恒》。虞注:“乾为始。”-始求深也。 、 《礼记·经解》-君子慎始。 、 《礼记·昏义》。注:“犹根也。”-礼始于冠。 、 《荀子·王制》-天地者,生之始也。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 方苞《狱中杂记》-始缢即气绝。 、 蔡元培《图画》-始于文艺中兴时代之意大利。
【组词】
始卒、 始室、 始基、 自始至终
2.
【末】
(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末,木上曰末。 、 《孟子》-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 《淮南子·地形》-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 《左传·哀公十一年》-末大必折。
【组词】
末大、 末大必折、 末杪、 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