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7:26
土窑 的字面意思是指用土坯或土块建造的窑炉,通常用于烧制陶瓷、砖瓦等。其基本含义是一种传统的、简陋的烧制设施,多见于农村或工业不发达地区。
土窑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土”和“窑”两个字组成。在古代,由于技术和材料的限制,人们多采用土坯建造窑炉。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现代化的窑炉逐渐取代了土窑,但土窑作为一种传统工艺仍然在一些地区保留。
在中国,土窑与农村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紧密相关。它不仅是一种生产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一些地区,土窑被视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受到保护和研究。
土窑 给人以朴素、勤劳和传统的联想。它让人想到农村的宁静生活和手工艺人的辛勤劳动。在情感上,土窑可能唤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和对传统价值的尊重。
在我的家乡,有一座古老的土窑,至今仍在使用。每年春节,村里的人都会聚集在那里,一起烧制陶瓷,这成为了一种传统活动,增进了村民之间的情感联系。
在诗歌中,可以将土窑比喻为时间的见证者:
土窑静默,岁月如烟, 砖瓦之间,藏着古老的歌谣。 火光跳跃,映照着勤劳的双手, 在这片土地上,传承着永恒的温暖。
在不同文化中,土窑的概念和使用情况有所不同。例如,在非洲一些地区,土窑同样用于烧制陶器,但其结构和工艺可能与中国的土窑有所差异。
土窑 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窑】
(会意。从穴,从缶(fǒu)。穴,土室;缶,瓦器。表示烧制瓦器的地方。本义:烧砖瓦陶瓷器的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窯,烧瓦灶也。 、 《通俗文》-陶灶曰窯。 、 《管子·七臣七主》-文采纂组者,燔功之窑也。 、 《墨子》-穴内口为灶,令如窑,令容七八员艾,左右窦皆如此。
【组词】
窑头土坯、 窑神、 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