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2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26:58
土窟春: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古词汇或者方言词汇。从字面意思来看,“土窟”指的是地下的洞穴或者土坑,“春”通常指春天,即四季之一。因此,“土窟春”可能指的是春天时地下洞穴的景象,或者比喻春天在偏僻、隐蔽之地的生机。
由于“土窟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如果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可能是用来描绘一种隐秘而充满生机的春景,或者象征某种深藏不露的美好。
由于“土窟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可能是某个地区或时代的特定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出常用语言。
在某些地区或文化中,“土窟春”可能被用来形容春天在偏远地区的独特美景,或者象征某种不易察觉但充满活力的事物。
“土窟春”可能让人联想到隐秘、宁静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带有一种神秘和美好的情感。
由于“土窟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之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土窟深处,春意悄然绽放,绿意盎然,仿佛是大自然的秘密花园。”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地下洞穴中春天景象的画作,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结合音乐,可以选择轻柔的春日旋律,营造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由于“土窟春”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土窟春”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描绘春天,尤其是在隐秘和偏僻之地的生机。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的多样性。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窟】
(形声。从穴,屈声。本义:土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窟。-窟,兔崛也。 、 《小尔雅·广兽》-兔之所息谓之窟。 、 《通俗文》。按,凡穴土皆曰堀。-兽穴曰窟。 、 《汉书·扬雄传》-西厌月窟。 、 《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官室,冬则居营窟。
【组词】
窟弄、 窟窍、 窟窦、 窟宠
3.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 、 《尔雅·释天》-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 、 《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 、 《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 、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组词】
春归、 春闱、 春蚕、 春事、 春人、 春试、 春忙、 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