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5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55:32
词汇“土笼”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土笼”字面意思是由土制成的笼子。它可能指的是一种用泥土或土坯制成的结构,用于围住或限制某些东西或生物。
由于“土笼”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或文化背景下,它可能指的是一种古代的防御工事或囚禁设施。
同义词:土牢、土坑 反义词:铁笼、木笼
“土笼”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建筑和防御工事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在现代汉语中逐渐被遗忘或被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
在某些地区,土笼可能与古代的刑罚或囚禁方式有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土笼”可能会引起一种古老、原始和封闭的联想,可能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如压抑和束缚。
由于“土笼”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可能非常罕见。
在诗歌中,可以将“土笼”比喻为束缚心灵的枷锁:
心灵的土笼,
尘封的记忆,
在岁月的风中,
渐渐剥落。
由于“土笼”不是一个常见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图片、音乐或视频来探讨其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结构或概念可能存在于某些文化中,如用泥土建造的防御工事或囚禁设施。
“土笼”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学习和分析主要依赖于历史和文化背景。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历史深度。尽管它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语言的丰富性和历史变迁。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笼】
笼罩;遮掩。
【引证】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组词】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笼葱
包括;包罗。
【引证】
唐·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组词】
笼罗、 笼取、 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