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5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58:58
“像心如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如同心中所愿”,基本含义是指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个人的心愿或期望,形容事情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或不如意的地方。
在文学作品中,“像心如意”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愿望得以实现,故事情节顺利发展。在口语中,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祝福,希望一切都能如他们所愿。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理想的心理状态或组织运作的高效性。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侧重点的不同,例如“如愿以偿”更强调结果的实现,而“心想事成”则更侧重于愿望的达成过程。
“像心如意”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于愿望和结果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广泛,成为表达美好祝愿和理想状态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人们常常追求“像心如意”的生活状态,这反映了对于和谐与满足的追求。在社会交往中,给予他人“像心如意”的祝福是一种常见的礼貌表达。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美好的愿望和顺利的过程。它能够激发人们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和积极行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像心如意”来祝福朋友和家人,希望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都能顺利,达到他们的心愿。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花开像心如意,愿你我的人生,亦如此般绚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阳光明媚,花朵盛开,人们面带微笑,一切都是那么和谐美好。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轻松愉快的音乐,如小提琴的悠扬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s one wishes”或“everything goes according to plan”,但这些表达没有“像心如意”那样富有诗意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像心如意”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汉语表达,也让我更加理解了*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传达深层的情感和愿望。
1.
【像】
(形声。从人,从象,象亦声。本义:相貌相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然韩非之前只有象字,无像字。韩非以后小篆即作像。许断不以象释似,复以象释像矣。系辞曰,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又曰,象也者,像也。…盖象为古文,圣人以像释之。虽他本像亦作象。然郑康成、王辅本非不可信也。凡形像、图像、想像字皆当从人,而学者多作象,象行而像废矣。”-像,似也。 、 《荀子·富国》-影之像形也。 、 林觉民《与妻书》-女必像汝,我心甚慰。 、 清·李渔《闲情偶寄》-以情乃一人之情,说张三要像张三,难通融于李四。 、 老舍《黑白李》-脸上处处像他哥哥,可是那种神气又不完全像他的哥哥。
【组词】
像形、 像似、 像形奇名、 像煞、 像姑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4.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