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3:00
叹喟(tàn ku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叹息和感慨。它通常用来描述一种深沉的、带有情感色彩的叹息,表达对某事感到悲伤、失望或无奈的情绪。
叹喟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在文学作品中尤为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叹喟的用法逐渐固定,但其深沉的情感色彩始终未变。
在文化中,叹喟常与文人墨客的情感表达相关联,反映了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叹喟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沉重和忧郁的。它让人联想到孤独、无奈和深沉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叹喟可能出现在面对无法改变的困境时,或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中。
在诗歌中,叹喟可以被用来增强情感的表达:
夕阳西下,
我站在古老的桥上,
对着流水发出一声叹喟,
感慨这无尽的时光。
叹喟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景色,伴随着一声深沉的叹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igh of regret" 或 "deep sigh",但叹喟在中文中带有更深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叹喟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表达了人的情感状态,还反映了文化和历史的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叹喟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1.
【叹】
(形声。从欠(另一繁体从“口”),“難”省声。欠,打呵欠,与出气有关。本义:叹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叹,吞叹也。一曰太息也。 、 《墨子·备梯》-禽子再拜而叹。 、 《礼记·坊记》-戏而不叹。 、 《庄子·秋水》-望洋向若而叹。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皆叹惋。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默叹曰。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婉贞微叹曰。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叹借者之用。
【组词】
叹气嗐声、 叹恨、 叹憾、 叹笑、 叹悔、 叹喟、 叹嗟、 叹想、 叹诧、 长叹;叹一口气
2.
【喟】
(形声。从口,胃声。本义:叹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喟,大息也。 、 《礼记·礼运》-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 《论语·先进》-天子喟然叹曰。 、 柳宗元《吊屈原文》-托遗编而叹喟兮,淆余涕之盈眶。 、 《汉书·李广苏建传》-喟然叹曰。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生喟然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