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2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23:35
词汇“散戮”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散戮”进行深入分析。
“散戮”字面意思是指分散地杀戮或处决。其中,“散”表示分散、散开,“戮”表示杀戮、处决。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描述***的、分散进行的杀戮行为。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散戮”常用于描述战争、叛乱或政治清洗中的***杀戮行为。例如,在描述古代战争时,可能会提到“敌军被散戮于野”,意指敌军被分散地杀戮在野外。
“散戮”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主要出现在古代汉语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在古代社会,战争和政治斗争频繁,***的杀戮行为时有发生。因此,“散戮”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动荡。
“散戮”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残酷和血腥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惨烈和生命的脆弱。它可能引发人们对和平与生命的珍视。
在现代生活中,“散戮”这个词汇较少使用,但在阅读古代文献或研究历史**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在创作中,可以将“散戮”用于描述战争或灾难场景,营造一种沉重和悲壮的氛围。例如,在诗歌中可以写道:“战火蔓延,生灵散戮,天地同悲。”
“散戮”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战场上的血腥画面,以及战争中的哀嚎声和刀剑交击声。在视觉上,可能会想到战场上散落的尸体和血迹。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与“散戮”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实现。例如,英语中可以用“scattered slaughter”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散戮”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某些历史和文化特点。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知识,增强对古代文献的理解能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古雅词汇可以提升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
2.
【摅】
抒发;表达。
【引证】
《广雅》-摅,张也。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李隐:“摅,张舒也。”-摅之无穷。 、 《淮南子·脩务》。注:“摅,抒也。”-摅书明指以示之。 、 张衡《西京赋》-心犹凭而未摅。 、 《后汉书·班彪传上》-摅怀旧之蓄念。 、 《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摅之罔极。 、 班固《西都赋》-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
【组词】
摅愤、 摅怀、 摅意、 摅吐、 摅抱、 摅情、 摅散、 摅颂
散布。
【引证】
刘安《淮南子》-故摅道以被民而民弗从者,诚心弗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