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0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00:26
词汇“散拙”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散拙”字面意思是指散漫、不精炼或不熟练。其中,“散”意味着分散、不集中,“拙”则指笨拙、不灵巧。
由于“散拙”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或作品风格不够精致或熟练。
“散拙”的词源较为简单,由“散”和“拙”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历史演变。在古代文献中,可能偶尔会出现这个词,但并不常见。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散拙”可能被用来批评某人的工作或作品不够专业或不够用心。
“散拙”这个词给人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通常与不专业、不认真或不精致的形象相关联。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需要使用“散拙”这个词的场合,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尝试使用“散拙”来形容自然景观的原始美,如:“山川散拙,野趣横生。”
由于“散拙”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很难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散拙”的词汇,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
“散拙”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它的使用范围有限,主要用于形容某物不够精致或熟练。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词汇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并不常见。
1.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
2.
【拙】
(形声。从手,出声。本义:笨拙,不灵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拙,不巧也。 、 《广雅》-拙,钝也。 、 《墨子·贵义》-不利于人谓之拙。 、 《书·盘庚》-予亦拙谋。 、 《离骚》-理弱而媒拙兮。 、 《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抱朴子》-每动作而受嗤,言发口而违理者,拙人也。 、 《史记·货殖列传》-拙者不足。 、 《楚辞·离骚》-理弱而媒兮,恐导言之不固。 、 唐·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 《红楼梦》-姐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作伴,也可解些烦闷。
【组词】
性拙、 拙行、 拙诚、 拙鸠、 拙薄、 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