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4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1:05
词汇“摅光”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摅光”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并不明确,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根据字面组合,“摅”有散发、散发出的意思,“光”则指光线、光明。结合起来,“摅光”可能指的是散发光芒或光亮。
由于“摅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用来形容某种神秘或超自然的光芒,或者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如智慧、灵感等。
由于“摅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实际的例句。以下是一些假设的例句:
同义词:发光、闪耀 反义词:黯淡、无光
由于“摅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非常有限。可能是由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于特定的文学或文化语境中。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摅光”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超自然或神秘的现象,或者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
由于“摅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带有一种神秘或超自然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光明、希望或智慧。
由于“摅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非常小。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摅光”来形容某种神秘或超自然的光芒:
在夜的深处,星辰摅光,
指引着迷失的旅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夜晚星空的画面,星辰散发着光芒,给人一种神秘和宁静的感觉。
由于“摅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的信息非常有限。
“摅光”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都非常有限。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可能更多地用于特定的文学或文化语境中,用来形容某种神秘或超自然的光芒,或者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
【摅】
抒发;表达。
【引证】
《广雅》-摅,张也。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李隐:“摅,张舒也。”-摅之无穷。 、 《淮南子·脩务》。注:“摅,抒也。”-摅书明指以示之。 、 张衡《西京赋》-心犹凭而未摅。 、 《后汉书·班彪传上》-摅怀旧之蓄念。 、 《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摅之罔极。 、 班固《西都赋》-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
【组词】
摅愤、 摅怀、 摅意、 摅吐、 摅抱、 摅情、 摅散、 摅颂
散布。
【引证】
刘安《淮南子》-故摅道以被民而民弗从者,诚心弗施也。
2.
【光】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光,明也。 、 《释名·释天》-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 、 《楚辞·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 、 《淮南子·俶真》-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 、 《淮南子·本经》-日月淑清而扬光。 、 《易·观》-国之光。 、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庭燎之光。 、 《史记·屈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 、 《国语·晋语》-光明之耀也。 、 《孟子》-容光必照焉。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
【组词】
阳光;灯光;反光、 色光、 晨光、 曙光、 光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