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3:58
墨敕斜封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用墨写的诏书斜着封口。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的诏书或命令,强调其正式和权威性。
在文学作品中,墨敕斜封 常用来描绘古代宫廷的场景,特别是在下达重要命令或诏书时。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小说或古装剧中,它是一个常见的描述手法。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被用来讨论古代的政治和行政制度。
同义词:
反义词:
墨敕斜封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书制度。在古代,的诏书是用墨写的,并且会斜着封口以示权威和保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正式和权威的文件或命令。
在古代社会,的诏书是最高权威的象征。墨敕斜封 反映了古代**的等级制度和皇权至上的观念。这个成语也体现了古代文书处理的严谨和仪式感。
墨敕斜封 给人一种庄重和权威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严肃氛围和**的绝对权力。这个成语也可能唤起人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在阅读历史小说时,我经常遇到 墨敕斜封 这个成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政治和行政制度。在写作历史题材的文章时,我也会使用这个成语来增强文本的历史感和权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墨敕斜封传千古,
皇权威严震四方。
历史长河留印记,
一纸诏书定乾坤。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官员手持墨敕斜封的诏书,神情严肃地宣读着**的命令。背景音乐可能是古筝或笛子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古代宫廷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oyal decree”或“imperial edict”,用来形容君主的正式命令。这些表达也强调了权威和正式性,但具体的文书形式和仪式可能有所不同。
墨敕斜封 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古代*的政治制度,还增强了文学作品的历史感和权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1.
【墨】
(会意兼形声。从土,从黑,黑亦声。本义: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用松烟等原料制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墨,书墨也。 、 《庄子·田子方》-舐笔和墨。 、 《周礼·占人》-史占墨。 、 《周礼·卜师》。注:“熟灼之,明其兆。”-致其墨。
【组词】
墨丸、 墨本、 墨工、 墨妆、 墨路
2.
【敕】
(形声。从攴(pū),束声。本义:告诫,嘱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敕,诫也。 、 《虞书》-敕天之命。
【组词】
敕晓、 敕谕天下、 敕戒
3.
【斜】
(形声。从斗,余声。本义:用斗倒出)。
舀出。
【引证】
《说文》-斜,抒也。
【组词】
斜酒
4.
【封】
(会意。金文字形,左边象土上长着丰茂的树木形,右边是一只手(又,后来写作“寸”),表示聚土培植。《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郭沫若曰:“古之畿封实以树为之也。此习于今犹存。然其事之起,乃远在太古。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为族与族间之畛域,西方学者所称为境界林者是也。”。李孝定曰:“封之本义当以郭说为是,许训乃后起之义。字象植树土上,以明经界。爵诸侯必有封疆,乃其引申义。”本义:疆界;田界)。
同本义。
【引证】
《周礼·春官·保章氏》-所封封域。 、 《左传·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 、 《吕氏春秋·乐成》-使田有封洫。 、 《左传·僖公三十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组词】
封内,封外、 封守、 封界,封略、 封洫、 封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