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8:13
孝童: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孝顺的孩子”。在中文里,“孝”指的是尊敬和顺从父母的行为,而“童”通常指儿童或孩子。因此,“孝童”指的是那些从小就表现出对父母孝顺和尊敬的孩子。
在文学作品中,“孝童”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理想化的儿童形象,强调其道德品质。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称赞或表扬一个孩子的孝顺行为。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心理学,可能会探讨孝童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发展。
同义词:孝子、孝顺的孩子 反义词:逆子(不孝顺的孩子)
“孝”字源自古代**,强调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是儒家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孝”的概念逐渐与“童”结合,形成了“孝童”这一词汇,用以描述那些从小就表现出孝顺品质的孩子。
在**文化中,孝顺被视为一种美德,是评价一个人品行的重要标准。因此,“孝童”在社会中通常被赋予正面评价,被认为是家庭和社会的宝贵财富。
提到“孝童”,我联想到的是温馨的家庭场景,孩子帮助父母,表达爱和尊敬。这种形象通常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如感动和敬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邻居家的孩子,他每天放学后都会帮助父母做家务,被社区里的人称为孝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孝童”:
春风拂过绿柳枝,
孝童携篮采药时。
只为母亲病早日,
心怀孝道不言迟。
想象一个画面:一个小男孩在田野中采摘草药,背景音乐是柔和的**传统音乐,这样的场景能够很好地传达“孝童”的意境。
在西方文化中,虽然也有尊敬父母的概念,但“孝童”这样的词汇并不常见。西方文化更倾向于强调孩子的独立性和个人成就。
“孝童”这个词汇不仅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孝顺的重视,也体现了社会对儿童道德教育的期待。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更好地融入和理解**文化。
1.
【孝】
(形声。从老省,从子。本义: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孝,善事父母者。 、 《墨子经》-孝利亲也。 、 《贾子道术》-子爱利亲谓之孝。 、 《周书·谥法》-慈惠爱亲为孝。协时肇享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 、 《礼记·祭义》-众之本教曰孝。 、 《孝经》-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经也,民之行也。 、 《国语·周语》-孝,文之本也。 、 《左传·文公二年》-孝,礼之始也。 、 《周礼·大司乐》-中和祗庸孝友。 、 《诗·鲁颂·泮水》-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 《孟子·梁惠王上》-孝悌之义。 、 《旧唐书》-性婉顺有容德,事父母以孝闻。
【组词】
孝弟、 孝慈、 孝养
2.
【童】
(形声。重省声。(qiān),罪。本义:男奴仆)。
同本义。
【引证】
《易·旅》-得童仆贞。 、 《仪礼·既夕礼记》-童子执帚。 、 宋·苏轼《石钟山记》-小童持斧。
【组词】
童奴、 童隶、 童仆、 童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