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3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36:32
息女:这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自己的女儿。在古代汉语中,“息”常用来指代自己的子女,包括儿子和女儿。因此,“息女”特指自己的女儿。
在文学作品中,“息女”常用于表达对女儿的关爱或提及自己的家庭成员。在口语中,现代汉语更常用“女儿”来直接表达这一概念。在专业领域,如历史文献或古文研究中,“息女”可能会被用来准确地反映古代的用词*惯。
“息女”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息”字在古代有“子息”之意,即子女。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息女”的使用频率降低,更多地被“女儿”所替代。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提及自己的子女时,尤其是女儿,使用“息女”这样的词汇,可以体现出一种传统和尊重。
提及“息女”,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庭场景,对女儿的关爱和期望,以及传统家庭价值观的体现。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需要表达对女儿的特别关爱或尊重,可以使用“息女”这一词汇,尤其是在正式或传统的场合。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使用“息女”来营造一种古典或传统的氛围,例如:“春风拂面,息女笑语盈盈。”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古代文士在家中与女儿共度的温馨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乐曲中的柔和旋律,营造出一种古典美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息女”的词汇,通常使用“daughter”来表达。
“息女”这一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文化背景和语言演变。在特定的语境和场合中,恰当地使用“息女”,可以增添语言的韵味和深度。
1.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
2.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