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4:1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17:09
“不孝之子”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不孝顺父母的子女。在**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视为极其重要的美德,因此“不孝之子”通常带有强烈的负面含义,指的是那些违背孝道、不尊敬或不照顾父母的子女。
“不孝之子”源自**古代的儒家文化,强调孝道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语言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不孝行为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因此,“不孝之子”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批评,也是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挑战。
这个词通常会引起负面情感,如厌恶、失望和愤怒。它提醒人们孝道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不孝行为的普遍不满。
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在家庭纠纷或社会新闻中听到这个词的使用,用以批评那些不尊重或不照顾父母的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不孝之子泪满襟,悔恨昔日无情。”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ungrateful child”或“disobedient child”,但这些词汇的道德谴责程度可能不如“不孝之子”强烈。
“不孝之子”这个词深刻反映了孝道在*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对不孝行为的严厉批评。在学汉语和理解**文化时,了解和掌握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
不孝之子宋江,自小忤逆,不肯本分生理,要去做吏,百般说他不从。
请原谅我这个~吧。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孝】
(形声。从老省,从子。本义: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孝,善事父母者。 、 《墨子经》-孝利亲也。 、 《贾子道术》-子爱利亲谓之孝。 、 《周书·谥法》-慈惠爱亲为孝。协时肇享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 、 《礼记·祭义》-众之本教曰孝。 、 《孝经》-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经也,民之行也。 、 《国语·周语》-孝,文之本也。 、 《左传·文公二年》-孝,礼之始也。 、 《周礼·大司乐》-中和祗庸孝友。 、 《诗·鲁颂·泮水》-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 《孟子·梁惠王上》-孝悌之义。 、 《旧唐书》-性婉顺有容德,事父母以孝闻。
【组词】
孝弟、 孝慈、 孝养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1. 【不孝】 垫子
2. 【不孝之子打最准确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