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4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42:48
“坐关”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闭门不出,进行冥想、修行或专注于某项任务。在**中,坐关通常指的是僧侣在禅堂中进行长时间的静坐冥想,以达到精神上的净化和提升。
“坐关”一词源自**修行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包括个人修养、学术研究等。
在**传统文化中,“坐关”与修身养性、内省反思紧密相关。在现代社会,这一概念也被用来形容个人在繁忙生活中寻找内心平静的行为。
“坐关”给人以宁静、专注和深度的感觉,联想到远离喧嚣、回归内心的场景。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因为工作压力大,选择周末坐关,通过阅读和冥想来放松心情。
在诗歌中,“坐关”可以被用来形容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在喧嚣的都市中,我选择坐关,
心灵在静谧中飞翔,
远离尘嚣,回归内心的港湾。
想象一个安静的禅堂,僧侣们静静地坐着,周围是淡淡的香烟和轻柔的诵经声,这种场景给人以平和与宁静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修行方式可能被称为“meditation”或“retreat”,虽然具体实践和意义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坐关”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它不仅在**修行中有重要地位,也在现代生活中被用来形容个人寻求内心平静和专注的行为。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平衡和宁静。
1.
【坐】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同本义。
【引证】
林义光《文源》-像二人对坐土形。 、 《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坐而迁之。 、 《礼记·玉藻》-退而坐,取屦。 、 《礼记·少仪》-受立、授立,不坐。 、 《礼记·乐记》。疏:“坐,跪也。”-武坐致右宪王。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坐行而入。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坐上坐。 、 《书·太早上》-坐以待旦。 、 《礼记·玉藻》-坐如尸。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 、 《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 、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坐语未讫。
2.
【关】
(形声。从门,丱(guān)声。金文作“門”,象门里有门闩形,本象形字。小篆繁化,变成了形声字。本义:门闩)。
门闩。闩门的横木。
【引证】
《说文》-关,以木横持门户也。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 、 《史记·魏公子列传》-赢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赢于众人广坐之中。
【组词】
关牡、 关楗、 关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