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4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44:18
“怨碑”一词通常指的是记录怨恨、不满或哀悼的碑文或纪念物。它可能是一个实际存在的石碑,也可能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深切不满或哀思。
在文学中,“怨碑”可能被用来象征某种未解的怨恨或悲剧,如在诗歌或小说中作为情节的转折点。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社会或文化背景下,人们可能会用它来描述某种深刻的情感表达。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研究者可能会探讨古代怨碑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同义词:纪念碑、哀悼碑、抗议碑
反义词:颂碑、纪念碑
“怨碑”一词可能源自古代的石碑文化,当时人们用石碑来记录重要的**或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特指那些记录怨恨或不满的碑文。
在某些文化中,怨碑可能被视为一种释放情感和记忆的方式,帮助人们面对和处理过去的痛苦。在社会背景中,怨碑可能成为抗议和表达不满的象征,激发公众对某些社会问题的关注。
“怨碑”这个词可能带给人一种沉重和悲伤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悲剧和未解的怨恨,影响人们对过去和现实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怨碑可能是一个深刻的象征,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的教训,同时也激励我们为更公正的社会而努力。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怨碑”来表达对不公和悲剧的深刻反思:
在那荒凉的角落,
一块怨碑静静矗立,
刻着岁月的伤痕,
诉说着未解的怨恨。
结合图片,怨碑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石碑,上面刻着深深的文字,周围是荒凉的景象。结合音乐,可以选择悲伤或沉重的旋律,增强情感的表达。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抗议碑”或“哀悼碑”,它们在表达情感和纪念方式上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对过去**的深刻反思和情感表达。
“怨碑”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个深刻的象征,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历史。通过对这个词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情感和历史的复杂性。
1.
【怨】
(形声。从心,夗(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怨,恚也。 、 《论语》。皇疏:“恨也。”-曰怨乎。 、 《贾子道术》-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 、 《淮南子·说山》-不怨人取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天子甚怨。 、 清·黄宗羲《原君》-人怨恶其君。 、 清·张廷玉《明史》-怨颇兴。 、 孙文《序》-怨愤所积。
【组词】
怨怅、 怨谤、 怨恶、 怨艾、 怨詈、 恩怨、 宿怨、 怨痛
2.
【碑】
(形声。从石,卑声。本义:古时宫、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
竖石。
【引证】
《说文》-碑,竖石也。 、 《仪礼·聘礼》。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上当碑南陈。 、 《礼记·檀弓》-公室设丰碑。 、 《礼记·祭义》-君牵牲…既入庙门,丽(拴)于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