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1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10:56
“怨海”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用词,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意思来看,“怨”通常指的是不满、怨恨或抱怨,而“海”则常用来比喻广阔无垠的事物。因此,“怨海”可以理解为比喻极度深重或广阔无边的怨恨或不满。
由于“怨海”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的可能性较低。然而,如果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怨恨或不满如同海洋一般深不可测。
由于“怨海”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怨”和“海”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以比喻深重的怨恨。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怨海”可能被用来形容社会不满情绪的积累,如在政治动荡或社会不公的情况下,人们的不满情绪可能如同海洋一般深广。
“怨海”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无尽的怨恨和不满,可能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态,使人在表达时更加谨慎和深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直接使用“怨海”这个词汇,但如果遇到需要表达深重怨恨的场合,我会考虑使用这个词汇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怨海无边,波涛汹涌,心中的恨意,何时能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黑暗的海洋,波涛汹涌,象征着无尽的怨恨。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低沉、悲伤的旋律,来增强“怨海”这个词汇带来的情感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怨海”这个词汇的表达,但可以通过类似的比喻来传达相似的情感,如英语中的“sea of resentment”。
“怨海”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种强烈的比喻方式,用以表达深重的怨恨或不满。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有力。
1.
【怨】
(形声。从心,夗(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怨,恚也。 、 《论语》。皇疏:“恨也。”-曰怨乎。 、 《贾子道术》-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 、 《淮南子·说山》-不怨人取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天子甚怨。 、 清·黄宗羲《原君》-人怨恶其君。 、 清·张廷玉《明史》-怨颇兴。 、 孙文《序》-怨愤所积。
【组词】
怨怅、 怨谤、 怨恶、 怨艾、 怨詈、 恩怨、 宿怨、 怨痛
2.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