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5:00
词汇“怨笛”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怨”通常指的是不满、怨恨或抱怨,而“笛”是一种乐器,通常用于吹奏音乐。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怨笛”可能被理解为一种带有怨恨或不满情绪的笛声,或者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用以描述某种悲伤或不满的音乐或声音。
由于“怨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现代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新造词汇,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或象征意义。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怨笛”可能被用作抗议或表达不满的象征。例如,在某些社会**中,人们可能会使用特定的音乐或声音来表达他们的不满和抗议。
由于“怨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特定的文学或艺术创作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来表达特定的情感或主题。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怨笛”来创造一种悲伤或不满的氛围:
夜幕低垂,星光黯淡,
怨笛声中,诉说着无尽的哀怨。
风轻轻吹过,带走了一切,
只留下那悠长的笛声,在夜空中回旋。
由于“怨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明确。但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方式,用以描述带有悲伤或不满情绪的音乐或声音。
“怨笛”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可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在特定的语境中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和主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些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多样性。
1.
【怨】
(形声。从心,夗(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怨,恚也。 、 《论语》。皇疏:“恨也。”-曰怨乎。 、 《贾子道术》-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 、 《淮南子·说山》-不怨人取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天子甚怨。 、 清·黄宗羲《原君》-人怨恶其君。 、 清·张廷玉《明史》-怨颇兴。 、 孙文《序》-怨愤所积。
【组词】
怨怅、 怨谤、 怨恶、 怨艾、 怨詈、 恩怨、 宿怨、 怨痛
2.
【笛】
(形声。从竹,由声。本义:笛子,管乐器名,竹制,左一孔为吹口,次孔加竹膜,右六孔皆上出,又谓之横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笛长尺有四寸。马融长笛赋,谓羌笛四孔,京君明加一孔,以备五音,是汉时五孔笛。-笛,七孔龠也。 、 《广雅》-龠谓之笛。
【组词】
笛竹、 笛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