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5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57:06
词汇“取女”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这个词汇。
“取女”字面意思是指“娶妻”或“迎娶女子”。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用于描述婚姻中的男方行为,即男方迎娶女方作为妻子。
在文学作品中,“取女”可能会出现在描述古代婚姻*俗的场景中,如《诗经》中的某些篇章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古代的婚礼仪式。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现代汉语中更常用“娶妻”或“结婚”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人类学中,研究古代婚姻制度时可能会提及这个词汇。
“取女”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使用“娶妻”或“结婚”等更为通俗的表达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婚姻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制度,而“取女”这个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婚姻的重视和特定的礼仪规范。
对于现代人来说,“取女”这个词汇可能会带来一种古朴、庄重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婚礼场景和传统文化的韵味。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因此个人经历中很少会遇到与“取女”直接相关的情况。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使用“取女”这个词汇来营造一种古代的氛围,例如:
春风拂面,柳絮飘飘,
他在这春光中取女,
红烛高照,喜气洋洋。
结合古代婚礼的图片或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取女”这个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和情感内涵。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英语中可能会使用“marry”或“wedding”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取女”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婚姻的一种特定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背景。
1.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2.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