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4:27
取容(qǔ ró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某种方式获得他人的接纳或认可。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指的是为了迎合他人或适应某种环境而采取的行为或态度。
取容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同义词:
反义词:
取容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取”和“容”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取”有获得、采取的意思,“容”有容纳、接受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取容逐渐演变为指为了获得他人接纳而采取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取容可能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有关,强调在人际关系中寻求平衡和和谐。在现代社会,取容可能被视为一种社交技巧,但也可能被批评为缺乏原则和独立性。
取容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暗示了为了获得他人认可而牺牲自己的原则或个性。这种行为可能被视为不真诚或虚伪。
在个人生活中,取容可能体现在为了维持友谊或工作关系而做出的妥协。例如,为了不伤害朋友的感情,可能会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做出让步。
在诗歌中,取容可以被用来表达一种无奈或牺牲的情感:
为了取容这世界, 我舍弃了真实的自我, 在虚伪的笑容背后, 隐藏着无尽的哀愁。
取容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戴着面具,或者在音乐中,可能让人想到一段旋律为了适应整体而做出的调整。
在英语中,与取容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accommodate”或“adapt”,但这些词汇更多强调适应性和灵活性,而不像取容那样强调为了获得接纳而做出的牺牲。
取容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还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和社会文化背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取容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微妙之处。
1.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2.
【容】
(会意兼形声。小徐本“从宀,谷(gǔ)。”大徐本看作会意。“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本义:容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容,盛也。 、 《易·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 《汉书·五行志》-言宽大包容。 、 《荀子·解蔽》-故曰心容。 、 《史记·乐书》-广则容奸。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可容一人居。
【组词】
容隐、 容足、 容接、 容盛、 容民、 容民畜众、 容畜、 容受、 容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