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0:02
冰炭不投 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冰和炭不能放在一起,比喻两者性质相反,不能相容。基本含义是指两种完全对立的事物或人无法和谐共处。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物性格或观点的极端对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贾政的关系就可以用“冰炭不投”来形容。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两个朋友因为某些观点不合而产生矛盾。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人格特质的极端差异。
同义词:水火不容、格格不入 反义词:水乳交融、如鱼得水
同义词“水火不容”强调的是极端的对立和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格格不入”则更多指的是与周围环境或人群的不协调。反义词“水乳交融”和“如鱼得水”则分别强调了和谐融洽和适应自如。
“冰炭不投”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冰和炭这两种物质的性质差异。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就有类似的比喻用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描述人际关系和事物之间的对立。
在**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因此,“冰炭不投”这个成语在强调对立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和谐共处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描述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矛盾和冲突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以及在追求和谐社会中需要克服的障碍。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与同事在工作方法上的“冰炭不投”,但通过沟通和妥协,我们最终找到了合作的方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冰炭不投的两颗心,在爱的熔炉中终将融合。”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幅画,一边是冰冷的冰山,一边是炽热的火山,象征着“冰炭不投”的对立。听觉上,可以是一首旋律中既有冷冽的高音,又有热情的低音,形成对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il and water”,意指油和水不能混合,比喻两种事物无法相容。
通过对“冰炭不投”这个成语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对立和冲突中的应用。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加注重和谐与沟通。
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
《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
1.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
2.
【炭】
(形声。从火,岸省声。本义:木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炭,烧木余也。 、 《释名》-火所烧余木曰炭。 、 《孟子》。注:“墨也。”-坐于涂炭。 、 唐·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组词】
木炭;草炭;骨炭;活性炭;炭炉、 炭薪、 炭精纸、 炭笔、 炭冰、 炭火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投】
(会意。从手,从殳。殳(shū),古兵器。合起来表示手拿兵器投掷。本义:投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投,擿(掷)也。 、 《左传·昭公五年》-受其书而投之。 、 《诗·大雅·柳》-投我以桃。 、 《礼记·曲礼上》-毋投与狗骨。 、 《楚辞·招魂》-投之深渊些。 、 《汉书·贾谊传》-欲投鼠而忌器。 、 《史记·魏公子列传》-以肉投馁虎。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作投击势。 、 《聊斋志异·狼三则》-投以骨。 、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孤羊投群狼。
【组词】
投兵、 投注、 投食、 投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