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8:1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8:18:05
凝注: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集中注意力或目光在某一点上,通常用来描述一种专注或集中的状态。在汉语中,“凝”意味着凝结、集中,“注”则有注入、关注的意思。
“凝注”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但其使用频率并不高。随着现代汉语的发展,这个词汇逐渐被更常用的“专注”、“集中”等词汇所替代,但在某些文学作品中仍能见到其身影。
在*传统文化中,“凝注”常常与修身养性、专注学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常被用来强调在快节奏生活中保持专注的重要性。
“凝注”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深沉、专注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静谧的思考和深刻的洞察。它能够激发人们对事物深入探索的欲望,同时也提醒人们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图书馆阅读时,我完全沉浸在一本书中,周围的一切仿佛都消失了,这种状态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凝注”的意义。
诗歌: 凝注的目光,穿越时空的界限, 在书页间,寻找智慧的火花。 心灵的灯塔,指引前行的方向, 在知识的海洋,我凝注,我追寻。
视觉:想象一个人坐在窗前,阳光洒在书本上,他的目光凝注在文字上,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格外宁静。 听觉:可以联想到图书馆中轻微的翻书声,或是深夜里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这些声音都能增强“凝注”的氛围。
在英语中,“凝注”可以对应为“concentrate”或“focu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集中注意力的状态。
“凝注”这个词汇虽然不常在口语中使用,但在文学和某些专业领域中仍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种专注的状态,还蕴含了深沉的思考和内心的宁静。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专注和深刻的情感。
1.
【凝】
(会意。古冰字,从水,从疑。疑,止也。疑亦声。本义:结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凝,水坚也。 、 《广雅》-凝,定也。 、 《诗·卫风·硕人》-肤如凝脂。 、 《考工记》-凝土以为器。 、 《礼记·乡饮酒义》-天气严疑之气。 、 枚乘《七命》-霜锷水凝。 、 唐·岑参《走马川行》-幕中草檄(xì)砚水凝。
【组词】
凝寒、 凝冰、 凝雨、 凝涸、 凝霜
2.
【注】
(形声。从水,主声。本义:灌入,注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注,灌也。 、 左思《吴都赋》-振盪注流。 、 《诗·大雅·文王有声》-丰水东注。 、 《世说新语·言语》-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而泽下注。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大雨如注。 、 《东观汉记》-暴雨下如注,水潦成流。 、 沈括《梦溪笔谈》-解州盐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
【组词】
把酒注到瓶里;注溉、 注萤、 注集、 注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