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1:39
“以功补过”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做出功绩来弥补过去的过失。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通过积极的行为来抵消或弥补之前的错误或失败。
在文学作品中,“以功补过”常用于描述人物通过努力工作或取得显著成就来弥补之前的失误或错误。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鼓励某人通过实际行动来改正错误。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管理学中,这个概念可能涉及通过表现出色来减轻或消除之前的过失所带来的后果。
“以功补过”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道德观念和法律实践,强调通过积极的行动来纠正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但其应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
在**文化中,“以功补过”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即通过个人的努力和成就来弥补和改善过去的错误。这种观念在社会关系和职场中尤为重要,鼓励人们通过实际行动来纠正错误。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通过努力和成就来克服困难和错误。它鼓励人们面对错误时不要气馁,而是要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善局面。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目睹一位同事在工作中犯了一个错误,但他通过加班和努力工作,最终成功地完成了项目,可以说是“以功补过”。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以功补过”来描述一个人通过不懈努力来弥补过去的遗憾:
星光不问赶路人,
时光不负有心人。
以功补过心无愧,
岁月悠悠梦自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努力工作的场景,背景音乐可以是激励人心的旋律,如电影《洛奇》的主题曲,这样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可以强化“以功补过”的积极意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turning a new leaf”或“making amends”来表达,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都是通过积极的行为来弥补过去的错误。
“以功补过”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实用价值,它不仅体现了积极面对错误的态度,也鼓励人们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善自己的处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93卷:“~,过落而功全;以正易邪,邪忘而正在。”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功】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功,以劳定国也。 、 《周礼·司勋》-国功曰功。 、 《史记·项羽本纪》-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战国策·赵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组词】
功誉、 功行、 功化、 功成名就
3.
【补】
(形声。从衣,甫声。本义:补衣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补,完衣也。 、 《吕氏春秋·顺说》-田赞衣补衣。 、 唐·白居易《村居卧病》-补褐防寒岁。
【组词】
补衣;补袜;补衬、 补衣
4.
【过】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引证】
《左传·襄公四年》-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姓,过国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