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5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1:00
打恭作揖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弯腰鞠躬,双手合十作揖。这个动作通常表示尊敬、谦恭或请求。在古代**,这是一种常见的礼仪行为,用于表示对长辈、上级或贵宾的敬意。
在文学作品中,打恭作揖 常用来描绘人物的谦卑态度或对权威的尊重。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古代场景或传统礼仪时,仍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人类学,这个词汇用于讨论古代礼仪和文化*俗。
同义词:鞠躬、敬礼、叩首 反义词:傲慢、无礼、不敬
打恭作揖 源自古代**的礼仪文化。"打恭" 指的是弯腰鞠躬,"作揖" 则是双手合十的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特定礼仪行为的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打恭作揖** 是一种重要的礼仪,体现了尊卑有序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这种礼仪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不如古代那样普遍,但在某些传统场合或文化活动中仍可见到。
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古代的庄重和仪式感,以及对长辈和权威的尊重。它传达了一种谦卑和恭敬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我小时候,家里长辈教导我们在见到长辈时要打恭作揖,这是一种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强调了对长辈的尊敬和礼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古道边,柳树下,
少年打恭作揖,
对月诉心声,
愿时光不老,
情谊长存。
想象一个古装剧中的场景,人物在月光下打恭作揖,背景音乐是古筝的悠扬旋律,这样的画面和声音会让人感受到一种古典美和仪式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礼仪行为可能是鞠躬或握手。虽然形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尊重和礼貌的意图。
打恭作揖 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具体的礼仪行为,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传统和俗。
宝玉见他这样,还认作是昨日中晌的事,那知晚间的这段公案,还~的。
1.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2.
【恭】
(形声。从心,共声。本义:恭敬,谦逊有礼)。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皇矣》-密人不恭,敢距大邦。 、 《尔雅》-恭,敬也。 、 《礼记·曲礼上》疏-何胤云,在貌为恭,在心为敬,何之所说,从多举也。 、 《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执辔愈恭。
【组词】
恭默、 恭倨、 恭恪、 恭敬、 恭和、 恭逢其盛、 恭素
3.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4.
【揖】
(形声。从手,咠(qì)声。本义:拱手行礼)。
同本义。
【引证】
《水浒全传》-自家拜揖,愿求恩官高姓大名。
【组词】
揖客、 揖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