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0:21
“东偏”是一个方位词汇,通常用来描述某个方向相对于正东的偏移。字面意思是“向东偏移”,即在东的基础上稍微偏向另一个方向。
在地理学、航海、航空以及日常生活中,“东偏”常用于描述精确的方位。例如,在航海中,“东偏北30度”意味着从正东向北偏移30度。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绘场景或增强描述的精确性。
“东偏”这个词汇直接来源于汉语,用于描述方向的偏移。在古代汉语中,方位描述通常更为简洁,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对方向的精确描述需求增加,这类词汇的使用也更为频繁。
在中国文化中,方位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东方常被视为吉祥和开始的象征。因此,“东偏”在某些语境下可能带有特定的文化色彩。
对于我来说,“东偏”这个词汇可能引发一种探索和冒险的联想,因为它常与未知的路途和新的开始相关联。
在旅行中,我曾使用指南针和地图,根据“东偏”的指示找到隐藏的景点,这种经历加深了我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和实际应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沿着东偏的路,寻找晨曦的足迹,每一步都是对未知的渴望。”
想象一幅画面:一艘小船在晨曦中沿着东偏的航线缓缓前行,海浪的声音伴随着船桨的划动,这种场景可以很好地与“东偏”这个词汇关联起来。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30 degrees east of north”,虽然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都旨在传达精确的方位信息。
“东偏”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直接使用,但在需要精确描述方向的场合中极为重要。了解和掌握这类词汇,对于提高语言的精确性和丰富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偏】
(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偏,颇也。 、 《书·洪范》-无偏无颇。 、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势有偏侧。
【组词】
偏岸、 偏偏倒倒、 偏侧、 偏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