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2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20:53
词汇“告乞”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向他人请求帮助或施舍的行为。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告乞”进行深入分析:
“告乞”的字面意思是向别人请求帮助或施舍。其中,“告”有告知、请求的含义,“乞”则指乞讨、请求。结合起来,“告乞”强调了一种正式或恳切的请求行为。
“告乞”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在古代,乞讨行为较为常见,因此“告乞”一词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乞讨行为减少,该词汇的使用频率也相应降低。
在**传统文化中,乞讨被视为一种不得已的行为,常与贫困、困境联系在一起。因此,“告乞”一词常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暗示着请求者的困境和无奈。
“告乞”一词常带有一种无奈和恳切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贫困、困境和求助的情景,引发同情和怜悯的情感反应。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人在街头告乞,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和恳求。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告乞”一词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在诗歌中,可以将“告乞”融入到描述困境和求助的情景中:
寒风中,他孤独地站立,
向过往的行人告乞,
眼中闪烁着无奈的光芒,
心中充满了恳切的希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老人在街头告乞的情景,他的身影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孤独和无助。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悲伤的旋律,增强“告乞”一词带来的情感共鸣。
在英语中,与“告乞”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beg”或“ask for help”。不同文化中,乞讨行为的接受度和态度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告乞”一词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和理解也会有所差异。
通过对“告乞”一词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描述请求行为的词汇,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告乞”一词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义。
1.
【告】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牛”,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本义:报告,上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告,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 、 《书·金滕》-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 《易·益》-告公用圭。 、 《诗·齐风·南山》-必告父母。 、 《仪礼·乡射礼》-以告于乡先生君子。 、 《尔雅·释言》-告,请也。 、 《吕氏春秋·赞能》-敢以告于先君。 、 《书·康王之诰》-敢敬告天子。 、 《书·甘誓》-予誓告汝。 、 《书·汤诰》-诞告万方。 、 《列子·杨朱》-不告而娶。 、 诸葛亮《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资治通鉴·唐纪》-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
【组词】
告事、 告报、 告变、 告荒
2.
【乞】
(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乞,谓行匄也。 、 《春秋·僖公八年》-郑伯乞盟。 、 《谷梁传》-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 、 《庄子·盗跖》-操瓢而乞者。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乞食于野人。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钱币乞之。 、 宋·苏轼《教战守策》-乞为囚虏之不暇。 、 《明史》-瑞亦屡疏乞休。
【组词】
乞化、 乞言、 乞邻、 乞粮、 乞活、 乞募、 乞麾、 乞灵、 乞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