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0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06:18
平白无故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任何原因或理由”。它用来形容某件事情发生或某人做出某种行为,没有任何明显的理由或动机。
“平白无故”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因果关系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无理由**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因果报应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平白无故”这个词汇常常用来表达对不公平或不合理的质疑。
这个词汇常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不公、困惑和不安。它可能引发对不公正**的反思和对正义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朋友平白无故地对我生气的情况,这让我感到困惑和受伤。这个经历让我更加理解“平白无故”这个词汇的情感深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平白无故的风,吹散了昨日的梦,留下一片空白的思绪。”
想象一个空无一人的街道,突然一阵风吹过,带起一片落叶,这个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平白无故”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or no reason”或“out of the blue”,它们在语义上与“平白无故”相似,但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平白无故”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工具,它不仅传达了*的无理由性,还反映了人们对因果关系的深刻理解。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平白无故的生出这等毒计。
眼看~被他们拿去。不,这等于是他们砸明火、路劫!(梁斌《红旗谱》三十二)
1.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
2.
【白】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同本义。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引证】
《说文》-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 、 《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 、 《庄子·知北游》-若白驹之过隙。 、 《汉书·贾谊传》-白昼大都之中。 、 《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圭璋。 、 《庄子·渔父》-须眉交白。 、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 、 《战国策·燕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组词】
雪白、 白衣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故】
(形声。从攴(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故,使为之也。 、 《易·系辞传》-又明于忧患与故。 、 《礼记·礼运》-则是无故。 、 《国语·楚语》-夫有其故。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组词】
借故、 无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