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5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56:49
担不起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某人或某事物无法承担或承受某种责任、义务、负担或后果。它通常用来表示某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或资格去承担某项任务或责任,或者某事物无法承受某种压力或影响。
在不同的语境中,担不起 的使用方式有所不同:
担不起 这个词源于汉语,由“担”和“不起”两个词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担”有承担、背负的意思,“不起”则表示无法或不能。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逐渐固定下来,用来表示无法承担的状态。
在文化中,谦虚和自我贬低是一种常见的社交礼仪。因此,担不起 这个词在表达谦虚或婉拒时经常被使用。它反映了人对于责任和义务的重视,以及对于个人能力和局限性的认识。
担不起 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压力感。它让人联想到责任的重担和无法逃避的现实。在情感上,它可能引发同情、理解或共鸣。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多次使用 担不起 这个词来表达自己对于某些任务或责任的担忧。例如,当被邀请担任一个重要项目的负责人时,我会用这个词来婉转地表达自己的不自信和担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担不起:
月光下的影子,担不起夜的沉重, 星辰闪烁,却无法照亮内心的迷茫。
担不起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疲惫的身影,背负着沉重的包袱,步履蹒跚。在听觉上,它可能让人想到沉重的心跳声或叹息声。
在英语中,担不起 可以对应为 "cannot bear" 或 "cannot shoulder"。这些词汇在表达无法承担责任或负担时具有相似的含义。
担不起 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它不仅表达了无法承担的状态,还反映了文化中的谦虚和自我贬低的倾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和使用场景对于准确沟通和表达情感至关重要。
1.
【担】
扁担和挂在两头的东西。
【引证】
《楚辞·哀时命》。注:“荷曰担。”-负担荷以丈尺兮。 、 宋·欧阳修《归田录》-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组词】
挑担;担仗、 担头、 货郎担
中国重量单位。旧制一百斤为一担,今以百市斤为一市担。
【引证】
李颀《别梁鍠》-但闻行路吟新诗,不叹举家无担石。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起】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起,能立也。 、 《庄子·齐物论》-曩子坐,今子起。 、 《诗·小雅·沔水》-载起载行。 、 《礼记·曲礼》-请业则起。 、 《墨子·公输》-子墨子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夫起大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