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1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11:38
担儿(dān ér)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用来挑东西的扁担,通常是指两头挂有物品的木棍或竹竿。在基本含义上,它指的是一种搬运工具,用于挑运货物或物品。
在不同的语境下,“担儿”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担儿”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一种搬运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基本含义没有太大变化,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尤其是在机械化运输普及的今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担儿”是农村生活的一部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和朴素。它也是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一个缩影。
提到“担儿”,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勤劳、朴实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它唤起的是一种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和对劳动人民的尊重。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在农村或山区旅行时看到当地人使用担儿的情景,这种经历让人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中,担儿轻摇,挑起山间的希望与梦想。”
视觉上,担儿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农村风景画,画面中有人挑着担儿走在乡间小路上。听觉上,可能是扁担与肩膀摩擦的声音,或是脚步声在泥土路上的回响。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搬运工具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形式,如日本的“担架”(かご),但基本功能相似。
“担儿”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
1.
【担】
扁担和挂在两头的东西。
【引证】
《楚辞·哀时命》。注:“荷曰担。”-负担荷以丈尺兮。 、 宋·欧阳修《归田录》-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组词】
挑担;担仗、 担头、 货郎担
中国重量单位。旧制一百斤为一担,今以百市斤为一市担。
【引证】
李颀《别梁鍠》-但闻行路吟新诗,不叹举家无担石。
2.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