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2:38
词汇“敲推”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固定搭配或成语,因此我们需要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分析。
“敲”通常指用硬物撞击或敲打某物,如敲门、敲钟。 “推”则是指用力使物体移动或使事情进行,如推车、推动改革。
由于“敲推”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在特定的行业或领域中有特定的含义,例如在物理学中可能指某种力的作用方式,或在某些技术领域中指特定的操作步骤。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组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连续的动作或过程,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由于“敲推”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
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敲推”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积极的行为或过程,如推动社会进步或项目进展。
这个词组可能给人以积极、有力的感觉,因为它包含了动作和推进的意味。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敲推”这个词组,但如果我在描述一个需要耐心和力量逐步推进的过程时,我可能会想到这个词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用坚定的手敲推着时间的门,每一声都是对未来的呼唤。”
视觉上,“敲推”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用力敲打并推动某物的画面。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敲击声和物体移动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敲推”的词汇,但类似的动作描述可能存在于各种语言中。
“敲推”这个词组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描述连续动作或过程的方式。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复杂的动作或过程。
1.
【敲】
(形声。从攴,高声。攴,pū,轻击。象手(又)拿小棍轻击的样子。本义:敲击,叩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敲,击头也。 、 《左传·定公二年》。释文:“击声也。”-夺之杖以敲之。 、 《吕氏春秋·当务》-下见共王五伯,将敲其头矣。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僧敲月下门。 、 、 、 、 清·黄宗羲《原君》-敲剥天下。
【组词】
敲扑、 敲丝、 敲枰、 敲翻
2.
【推】
(形声。从手,隹(zhuī)声。本义:手向外用力使物体移动或向前移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推,排也。 、 《仓颉篇》-推,軵也,前也。 、 《孟子·万章上》-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 《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推堕附马河中。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始欲着推字。 、
【组词】
推毂、 推抢、 推沟、 推行、 推引、 推天抢地、 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