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4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47:55
敲掉: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使用工具或力量将某物的一部分或整体从其原始位置移除或破坏。基本含义涉及物理上的移除或破坏行为。
“敲掉”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结构和含义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一致。
在某些文化中,“敲掉”可能与破坏或改变的传统观念相关联,如在房屋翻新或城市重建项目中,这个词汇经常出现。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一种强烈的动作感,有时可能带有破坏性的负面联想,但也可以象征新的开始和改变。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与DIY项目或家庭维修相关,如敲掉旧的瓷砖以更换新的。
在诗歌中,可以将“敲掉”用于比喻,如“敲掉心中的枷锁,迎接自由的曙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正在用锤子敲掉墙上的砖块,发出沉重的敲击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knock off”或“take off”,具体含义和用法可能有所不同。
“敲掉”这个词汇在语言中具有明确的物理动作含义,同时也具有比喻和象征的潜力。了解其多样的语境和用法,有助于更丰富地表达和理解语言。
1.
【敲】
(形声。从攴,高声。攴,pū,轻击。象手(又)拿小棍轻击的样子。本义:敲击,叩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敲,击头也。 、 《左传·定公二年》。释文:“击声也。”-夺之杖以敲之。 、 《吕氏春秋·当务》-下见共王五伯,将敲其头矣。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僧敲月下门。 、 、 、 、 清·黄宗羲《原君》-敲剥天下。
【组词】
敲扑、 敲丝、 敲枰、 敲翻
2.
【掉】
(形声。从手,卓声。本义:摇,摆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掉,摇也。 、 《史记·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 、 《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未折,尾大不掉。
【组词】
掉尾巴;掉荡、 掉眩、 掉擘、 掉舌、 掉嘴弄舌、 掉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