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5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54:03
词汇“人主”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人主”字面意思是指人中的主宰者,通常指君主或统治者。在古代汉语中,它可能指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如**或国王。
“人主”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
在古代**,“人主”通常指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具有神圣和权威的象征。在封建社会中,君主的权力被视为天命所归,因此“人主”一词带有浓厚的政治和文化色彩。
该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皇权、权威和尊贵,同时也可能引发对古代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的思考。
由于该词汇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在学*历史或参与相关讨论时,可能会用到。
在创作历史题材的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人主”来增强古代氛围和历史感。
结合古代宫廷的图像或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主”一词所蕴含的权威和尊贵。
在其他文化中,如欧洲的“King”或“Emperor”,也有类似的指代最高统治者的词汇,但具体用法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人主”一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政治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类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