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5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53:18
坐果:这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农业领域,指的是植物的花朵经过授粉后,果实开始发育并逐渐成熟的过程。字面意思是指果实“坐”在植株上,逐渐成长。
“坐果”一词源于农业实践,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规范化并广泛应用于农业科学和园艺学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果实常常象征着丰收和富饶,因此“坐果”也常被赋予积极的意义,象征着事物的顺利发展和成功。
“坐果”这个词给人一种自然、平和的感觉,联想到田园生活和丰收的喜悦。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家里有种植果树或蔬菜,可能会亲自体验到“坐果”的过程,感受到植物生长的奇妙。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过,枝头坐果,岁月静好,丰收在望。”
想象一片果园,果实累累,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这是一种宁静而满足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tting fruit”或“fruit setting”,意思相近,但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坐果”这个词虽然主要用于农业领域,但其比喻意义使其在更广泛的语境中也有应用价值。了解和掌握这个词,不仅有助于理解农业知识,也能丰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1.
【坐】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同本义。
【引证】
林义光《文源》-像二人对坐土形。 、 《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坐而迁之。 、 《礼记·玉藻》-退而坐,取屦。 、 《礼记·少仪》-受立、授立,不坐。 、 《礼记·乐记》。疏:“坐,跪也。”-武坐致右宪王。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坐行而入。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坐上坐。 、 《书·太早上》-坐以待旦。 、 《礼记·玉藻》-坐如尸。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 、 《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 、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坐语未讫。
2.
【果】
(象形。甲骨文字形,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本义:果子,果实。这个意义后来曾写作“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果,木实也。 、 《易·说卦》-艮为果蓏。 、 《周礼·场人》。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臣瓒曰:“在地曰蓏,在树曰果。”-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 、 《素问·藏器法时论》。注:“谓桃李杏栗枣也。”-五果为助。 、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 明·刘基《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
【组词】
果布、 果馔、 果谷、 果正、 果桌、 草果;荚果;浆果;果瓜、 果茹、 果隋、 果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