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5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55:43
坐更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夜间坐着守卫或值班。在古代,这个词常用来描述士兵或守夜人在夜间保持警觉,以防不测。
坐更 的词源较为直接,"坐" 指坐着,"更" 在古代指夜间的时间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逐渐固定在描述夜间守卫或值班的情境中。
在古代**,坐更是军事和治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夜间安全的重视,以及士兵和守卫者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
坐更 这个词给人一种宁静而严肃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夜晚的寂静和守卫者的孤独,同时也体现了责任和奉献的精神。
在现代生活中,坐更的概念可能不常被提及,但在某些特定的职业或情境中,如夜间保安或值班医生,这个词仍然具有实际意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夜幕低垂,星光点点, 坐更的人,守望无眠。 风轻轻吹,心静静守, 只为那一夜的安宁。
坐更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夜晚的宁静画面,以及守卫者静静坐在黑暗中的形象。听觉上,可能伴随着夜晚的自然声音,如风声、虫鸣。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 "night watch" 或 "night guard" 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坐更 这个词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使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了解这个词不仅有助于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状态,也能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提供灵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坐】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同本义。
【引证】
林义光《文源》-像二人对坐土形。 、 《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坐而迁之。 、 《礼记·玉藻》-退而坐,取屦。 、 《礼记·少仪》-受立、授立,不坐。 、 《礼记·乐记》。疏:“坐,跪也。”-武坐致右宪王。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坐行而入。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坐上坐。 、 《书·太早上》-坐以待旦。 、 《礼记·玉藻》-坐如尸。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 、 《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 、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坐语未讫。
2.
【更】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再”、“复”、“又”。
【引证】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组词】
更无六耳、 更若、 更待
表示程度的加深,相当于“更加”、“愈加”、“越发”等。
【引证】
《聊斋志异·促织》-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 《资治通鉴》-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