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4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42:06
提心在口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把心提到嗓子眼”,形容非常紧张、担心或害怕的状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在面对紧急情况或重大**时的内心感受。
提心在口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生理感受与心理状态紧密联系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紧张情绪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人们常常强调内心的平和与稳定,因此提心在口这样的成语在描述紧张情绪时尤为贴切。它反映了人对于情绪管理的重视。
提心在口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焦虑。它让我联想到面对重大挑战时的不安和恐惧,以及人们在压力下的真实感受。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等待一个重要面试结果时,我感到心提到了嗓子眼。那种紧张和期待交织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当夜幕低垂,星辰闪烁,
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在寂静中,心跳如鼓。
提心在口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紧张的音乐节奏和快速跳动的心跳声,以及人们在紧张时刻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on tenterhooks" 或 "holding one's breath",它们也用来描述紧张和期待的情绪。
提心在口这个成语是描述紧张情绪的生动表达,它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场景。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汉语中对于情绪描述的细腻和深刻。
梁斌《播火记》:“他猛醒了一下,觉得失了口。立时~,回过头向左右看了看,见并没有别人,才放下心来。”
1.
【提】
(形声。从手,是声。本义:悬持;悬空拎着物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提,挈也。 、 《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 、 明·魏禧《大铁锥传》-一贼提刀。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椊下提殴之。 、 《聊斋志异·促织》-提竹筒丝笼。
【组词】
提壶,提桶;提开水;提掳、 提举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在】
(形声。小篆字形。从土,才声。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本义:存活着,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从土,与坐同意。-在,存也。 、 《易·乾》-见龙在田。 、 《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 、 《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 、 、 《淮南子·原道》-则无所不在。 、 《大戴礼·曾子立事》-在往者,在来者。
【组词】
在生日、 祖父已经不在了;在日、 在堂、 父母健在
4.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