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2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25:10
“凌波微步”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字面意思是指在水面上行走如履平地,形容步法轻盈、飘逸,如同在水波上行走一般。在小说中,这是段誉所*得的一种高超轻功,能够在水面上行走而不沉。
“凌波微步”这个词汇源自金庸的武侠小说,后来逐渐被广泛接受并使用在其他文学作品和日常语言中。它的使用范围从最初的武侠小说扩展到了更广泛的语境,成为形容轻盈、优雅步法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轻盈、飘逸的步法常常被视为一种美的象征,尤其是在武侠文化中,高超的轻功是武侠英雄的标志之一。因此,“凌波微步”不仅是一个描述步法的词汇,也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这个词汇给人以轻盈、优雅、神秘的联想,让人想到武侠世界中的英雄人物,以及他们在江湖中的飘逸身影。它激发了人们对自由、超凡脱俗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凌波微步”来形容一个朋友走路时非常轻盈,或者在描述一个舞蹈表演时使用这个词汇来增强描述的生动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
月光下,她如仙子般飘然而至,
凌波微步,轻盈地踏过夜的湖面。
想象一个画面:月光下,一个身影在水面上轻盈地行走,水波不兴,只有轻微的涟漪。这样的场景可以通过视觉艺术或音乐来表现,如轻柔的钢琴曲配合水波的画面。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凌波微步”的词汇,但类似的意象可以通过不同的词汇或表达来传达,如英文中的“light as a feather”(轻如鸿毛)。
“凌波微步”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描述步法的成语,它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可以用来增强描述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我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我新拜的师父本事却非同小可,不说别的,单是一套“~”,相信世上便无第二个会得。
1.
【凌】
(形声。从仌(bīng,冰,夌líng)声。本义:冰)。
同本义。
【引证】
孟郊《寒江吟》-涉江莫涉凌,得意须得朋。
【组词】
凌冰、 凌灾、 凌床、 凌室
2.
【波】
(形声。从水,皮声。本义:波浪,水自身涌动而成波动的水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波,水涌流也。 、 《韩非子·八说》-规有摩而水有波。 、 《淮南子·人间》。注:“波者,涌起。”-起波涛。 、 张衡《西京赋》-河渭为之波荡。 、 《文选·王褒·洞箫赋》-扬素波而挥连珠兮。 、 苏轼《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洪波涌起。
【组词】
波磔、 波查、 波平如镜、 波臣为虐、 波骇、 波峭
3.
【微】
(会意。从彳(chì);--(wēi)声。本义:隐秘地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微,隐行也。 、 《左传·襄公十九年》-崔杼微逆光。
【组词】
微行
4.
【步】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步,行也。 、 《礼记·祭义》-跬步而不敢忘,孝也。 、 《书·召诰》-王朝步自周。 、 《礼记·曲礼》-步路马必中道。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见夫人之步马者。 、 《楚辞·屈原·涉江》-步余马兮山皋。 、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组词】
止步;信步、 步步虚心、 步阁、 步趋